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快捷登录

1人跳槽成功,意味着29人有跳槽行为,300人有跳槽念头:如何正确规划职业生涯? ...

2022-1-21 09:47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31726| 评论: 0

摘要: 《人力资源》杂志每天8:18分在这等你。来自《人力资源》杂志2021年12月期刊看文章前要提醒大家,如果不点“在看”或没有星标,可能就会和我们失联了!为了让大家第一时间看到优质内容,请点“在看”或者【星标】古语 ...

《人力资源》杂志每天8:18分在这等你。

来自《人力资源》杂志2021年12月期刊


看文章前要提醒大家,如果不点“在看”或没有星标,可能就会和我们失联了!为了让大家第一时间看到优质内容,请点“在看”或者【星标】


古语曰:“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”职业生涯规划即为职场中的“预”,它包括如何在职场中得到发展,计划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等问题。科学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,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,既能减少就业焦虑与情绪波动,又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。



前些天,我应邀参加了单位的年度招聘面试工作,每次面试,都收获良多,但这次格外印象深刻,让我感受到了职业生涯规划在职场中的重要性,颇有触动,特别选取五个典型,与大家共勉:


面试实例1:

应聘者是一位全职妈妈,天津某985院校硕士毕业,2017年至今一直在家带孩子,如今,迫于经济的压力,选择复出,重回赛道,面谈言语间能感受到她对这份工作的渴望,但是这期间,因为没有及时充电、学习,明显感觉到她在技能端的短板和临场端的“力不从心”。


面试实例2:

应聘者是一位“北漂在岗”父亲,北京某211院校硕士毕业,在北京某同行业国企已做到了税前35W+的主管岗,现选择携家带口来青岛求职一份技术员岗位,言语间能深深感觉到他的不甘和无奈。


面试实例3:

应聘者是一位30岁+的已婚未育女性,山东某985院校硕士毕业,毕业后更换了两家单位,现在国家某部委驻青岛单位从事派遣工作,当我问到为什么这个年龄还没有选择生育的时候,她的回答是“本来就是派遣工,如果生育的话,担心工作被别人替代”。


面试实例4:

应聘者是一位来自同行业某知名民企的大客户主管,华东某211院校毕业,问他跳槽的原因,他说“原本打算在这个单位奋斗多年,但经历了去年的疫情,萌生了跳槽去国企的强烈念想”。



面试实例5:

应聘者是一位39岁+的中年男性,北京某211院校硕士毕业,承载着“上有老,下有小”的压力,毕业后去了广东某研究所,因为成家,8年前来青岛,以派遣制进入国家某部委研究所工作,然而8年后,该研究所要搬迁至远郊,孩子入学不便,也因为派遣没有资格分房,愿意以低于当前收入较大的标准,选择参加面试。说到这里的时候,求职者的语气格外低沉,表情流露出中年男人的一把心酸与无助。


以上5个案例,看似平常,但绝非个案,根据“海因里希法则”关联解释就是“每1个人成功跳槽的,至少就有29个人会有跳槽的系列行为,比如说浏览招聘网站或投递简历,至少也有300个人产生过跳槽的想法或念头”,因此,所有的人,都会面临职业生涯规划。职业生涯,无论你规划与否,都会存在一个周期。积极进取并做正确规划的人,往往能够达到预期,享受到成就感,反之,痛苦、无奈和抱怨将成为生活的主旋律。


看到这些面试,我不由得感叹:职场太残酷,职业规划太重要。



电影《夺冠》曾带给我们很多感触,影片讲述了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,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、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。吸引我的不仅是电影的精彩剧情、演员精湛的演技,还有剧情背后折射出的女排运动员们的“职业生涯规划”。今天,就以郎平的职业规划为例,来浅谈职业规划的重要性。


电影中,郎平特别善于规划职业生涯。1978年,18岁的她刚入选国家队就开始自学英语了。离退役还早,她就在为将来“未雨绸缪”了。2005年,郎平漂洋过海赴美任美国女排主教练。当时国内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她的做法,但郎平处之泰然,断然赴美。


这就是郎平的度量和气质,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,更知道如何规划赛场。现在回头看,她当年的决定,绝对是睿智之举。郎平不仅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得好,同时也重视女排队员们的职业规划,在这里选取两个片段:


片段1:

郎平赴美之前,跟陈忠和有过交流,她点拨陈忠和不要局限于当下陪练员的小角色,应扩展视野,志存高远。


片段2:

排球训练时,郎平多次询问队员们:“你们热不热爱排球?”队员陈鹿说:“自己不喜欢排球,想退出国家队,去考大学。”郎平毫不犹豫,当场就同意。


这在当时一度引发媒体的热议,非议郎平冷酷无情。但郎平认为,若队员不喜欢排球,耗费再多的时间、精力难有建树,无非是在浪费青春。倒不如早点退出,走上自己喜欢的职业发展渠道。


郎平的训练风格完全不同于导师袁伟民,她尊重运动员的个性,倡导劳逸结合,经常给队员们放假,鼓励她们出去游玩、逛街、恋爱。因为她觉得这些也是运动员们职业规划的一部分。


一个运动员如果都没时间放松、游玩、接触世界,退役后就会跟社会脱节,还能愉快地面对“退役后”的人生吗?郎平知道,在今天,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,首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。



相比于中国女排姑娘们,那些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的运动员又怎么样呢?


《吐槽大会》有一期提到了运动员退役后的择业问题。大部分运动员,退役之后无人问津,职业状况不容乐观,有些甚至可以用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。诸如体操冠军张尚武地铁上卖艺,举重冠军邹春兰沦为搓澡工,长跑冠军艾冬梅1000元变卖金牌……他们的命运实在令人惋惜。


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除个别项目(比如棋类)外都不会很长,特别是竞技体育职业周期都比较短。年少懵懂时进入这一行,把最好的年华用在了赛场和训练场,如果缺乏科学的规划及合理的引导,真正到退役面临选择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。


对比之下,新一代的女排队员是幸运的,既有政府对职业规划的重视,也有郎平这样优秀的导师为她们谋划。所以说,郎平在担任女排主教练的同时,还扮演着规划大师的角色,还记得她在影片中的那句话:“包袱我们这代人背,你们轻装上阵,只管放心打,豁出去打。”


以上的强烈对比可以看出,运动员有没有做好职业规划,结局大相径庭,甚至会影响整个人生。



那么同样地,在运动行业之外,身为职场人的我们,即使没有郎平这样优秀的职业规划教练的辅导,我们也应当想办法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。


我们不妨自问一下:你真的愿意把时间、精力都浪费在自己不感兴趣、不能全情投入的工作上吗?你真的愿意温水煮青蛙,混成“职场老油条”吗?张爱玲说:“啊,出名要趁早呀,来得太晚,快乐也不那么痛快。”这句话用在职场上,同样适用。



说了那么多,我们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?


这是一个复杂、专业且系统的问题,个人肤浅总结,认为可划分为三大步骤:


第1步骤:初入职场,一定要找到自己所喜欢和擅长的领域。初入职场,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摸索的过程,关键是找出你的所“长”与所“爱”。


我的大学同学李然,在毕业前就找准了自己的职业专长和爱好,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择业目标,所以面试的时候表现优异,加入了一家行业龙头名企,顺利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,现在早已成为该企业的部门负责人。


而另外一位同学李凯,身为同龄人却很迷茫,上学的时候就不知道自己以后打算干什么,能干什么,毕业后盲投简历,最后也没有找准自己的兴趣擅长,就业之后李凯频繁地从一个行业跳到另一行业,在职业道路上增加了大量的试错成本,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青春,还一直在普通职位上“挣扎”。


第2步骤:就职后,一定要不断拓展自己的最优技能,扬长补短。在工作几年后,积累了足够的工作经验和技能。我们会遇到很多困扰,比如,该如何找到下一步的方向争取更大的提升?如何避免工作倦怠期?如何做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?如何完成从执行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?


这时候我们应当通过识别自己的最佳天赋技能来扬长避短。识别出天赋和最佳技能之后,再结合职业的适应性和成长性,判断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。



第3步骤:“35岁+”职场危机,面对新挑战。商场如战场,瞬息万变,任何人的职业生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,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经历职场危机。你可能会被裁员、被开除、错过升职机会、遇到职场天花板,停滞不前。对很多人来说,2021年是异常艰难的一年,航空、旅游、餐饮、酒店、外贸、娱乐、零售等诸多行业都惨遭寒冬,公司破产、业务萎缩、裁员降薪,导致许多人失业。


迷茫和危机是所有职业生涯中正常的存在,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提前规划来应对。人生是不断探索自己、开发自身未知潜能的过程。当你感到不安、经受委屈、遭遇瓶颈、自我怀疑时,请一定要坚守信念。电影《肖申克的救赎》中的台词:“懦怯囚禁人的灵魂,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。强者自救,圣者度人。”


所以,即使背后有一棵参天大树,也不要总想依靠,大树固然能保护你,但也遮挡了太多的阳光。只有走向远方,纵情地沐浴在阳光下,经受住严酷的雨雪风霜,才能够得到锻炼和成长。


最后,愿我们都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,如绝壁苍松,不畏贫瘠,似墙角寒梅,迎雪怒放!


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“《人力资源》杂志”立场。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返回顶部